||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论文

执业护士护理论文指导: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护理

来源:  作者:  (查看评论)
脊柱结核占全身关节结核的首位,而腰椎结核最常见,其次为胸椎、颈椎。我科2004年5月至2007年8月对3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了病灶清除、椎体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经给予精心护理,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8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39岁。胸椎结核9例,腰椎结核16例,胸腰椎结核11例。其中入院时已伴有完全截瘫2例,不全截瘫4例。出现截瘫时间为20天至6个月。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恢复良好,6例截瘫患者均能下床行走。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脊柱结核为一种消耗性疾病,病程长,部分合并瘫痪,多方求医无效,住院期间病人心情复杂,对治疗信心不足。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慰、鼓励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及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并请同类手术成功病人现身说法,讲述亲身感受,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抗结核治疗与加强营养支持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2周以上的规范抗结核治疗,以改善全身症状,同时指导患者选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贫血的患者适当输入血浆或新鲜血,待结核中毒症状减轻,食欲增加,贫血改善,血沉呈下降趋势时进行手术。

  2.3限制活动与床上排便训练

  脊柱结核病人需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并定时轴线翻身,以减轻椎体压力,防止脊柱变形及神经受损,使病灶局限。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教会如何翻身,为术后卧床做适应性准备。

  2.4呼吸功能训练

  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同时督促吸烟者戒烟。

  3术后护理

  3.1生命体征的观察

  全麻未清醒者,每15~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者改为每1~2h测1次;注意体温的变化,高热者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同时注意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比较,判断截瘫情况有无好转或恶化,以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2加强呼吸道护理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如患者由于害怕创口疼痛和引流管刺激而不敢咳嗽排痰,可因痰液堵塞呼吸道而影响肺通气功能,导致组织缺氧,引起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术后应常规每日2次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和配合翻身叩背协助排痰。叩背后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3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胸椎结核患者术后常规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避免扭曲、打折。观察引流管水柱波动情况,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指导患者深呼吸、咳嗽,并间断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48~72h行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患者无呼吸困难,予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同时注意观察创口敷料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3.4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体位要保持舒适,四肢置于功能位。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应多采用健侧卧位与仰卧位休息,以减少因患侧卧位引流管易被压迫而致引流不畅,且胸腔积液和引流管刺激胸腔,易引起反射性咳嗽、胸痛、胸闷等不适,同时压迫创口导致疼痛加剧。翻身时注意保持脊柱在一轴线上,避免扭曲及旋转。

  3.5并发症护理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在拔除引流管后,仍需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防止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加强皮肤护理,高热患者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对截瘫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要鼓励多饮水以达到自行冲洗尿道的目的,并教会病人定时夹管排尿,进行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以尽早拔除尿管。

  3.6康复指导

  一般术后2天(病情允许下)即可指导患者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四肢各关节的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和四肢肌力;练习直腿抬高、髋关节伸屈、外展、内收及膝踝关节伸屈等运动,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静脉血栓形成。截瘫患者早期根据双下肢肌力情况,指导家属协助进行床上被动及主动的双下肢肌肉静态收编及肌肉向心性按摩,下肢各关节的伸屈活动能改善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僵直及骨质疏松,活动度视病情而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恢复期,指导患者在床上锻炼的基础上同时在支具保护下离床锻炼,逐步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的康复训练。

  3.7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结核药1~115年,术后前3个月每月复查血沉、肝肾功能和X线胸片,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用药期间有耳鸣、口麻等应及时复查。出院后卧床休息3个月,可在支具保护下离床活动,骨愈合后弃支具下床活动,避免弯腰、负重。卧床期间注意预防并发症,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