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士心声

中国护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来源:  作者:李全磊  (查看评论)

敬告读者:本文较长且不含水分,打酱油者请迅速撤离!

    用七年时间从护理本科读到护理硕士研究生,虽然没有最纯粹的临床护理执业经验,取而代之的是陆陆续续一年半的临床护理实习。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时间、精力,或者说“闲心”,来好好思考中国护理的何去何从。

    首先,让我们一起分析下,从事护理专业的人群是如何产生的。中国护理专业,学历横跨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直至博士。除去早先因缺乏高等护理教育而进入 护校的情况,现今直接就读中专护理而放弃继续升学的护理生源,恐怕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上都已低于同龄人群(不排除因家庭因素而希望尽早开始工作的孩 子)。面对高考,护理基本又是相对低分即可录取的三本专业;即使是一本、二本的高等学府,护理专业也通常是该院校的最低分数,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或医科大 学,就读护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为调剂进入,虽然目前开始出现提前批护理专业,但最低录取分数仍不比一本线高出太多。选择继续读硕读博的人群,一是确实需要 相应的学历资质的临床护理人员,但更多的或者对护理仍然保有几许希冀、或者不愿从事繁重的临床护理、或者不那么讨厌继续念书的人。由此可见,中国护理人员 的构成,从一开始就出现人员结构的偏倚,而高学历护理人员又不愿从事临床一线工作,这也正是护理专业不被尊重和认同的第一个原因。

   当 从事护理专业的这部分人群产生之后,我们来看下他们的性别构成是怎样的。你会非常不惊奇的发现,她们几乎全部为女性,以致当看到男性护理人员时反而觉得奇 怪。南丁格尔女士奠定现代护理之贡献毋庸置疑,但由于其男性不适合护理艺术的办学理念的广泛传播而造成了男性与护理的根本性分离。此处不再深究其中的历史 渊源,至少目前的情况是,女性成为了护理专业的绝对主体。在父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女性在社会、经济地位上不可否认的位于男性之下,加上传统观念赋予 女性的温婉、柔弱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造成了以女性为主体的护理专业被有意无意的轻视甚至是欺辱。如果“俏护士”这一称谓还算带有对美丽护士形象的褒奖, 更为普遍的“小护士”则是多少折射出人们潜意识中护理人员低社经地位的事实。最赤裸裸的案例,就是东西方AV中的护士系列作品,恐怕性感护士已成为全世界男性的性幻想对象。特别声明,此番言论不含有对女性的不尊和挑衅,请任何女权主义者保持冷静,我和你们一样关心着正在从事护理工作的女性同学和友人。

    如果说以上这些制约中国护理提升专业地位的先决因素是难以避免的,那目前国内护理专业的种种令人费解、荒谬、甚至可悲的现象,才是真正让护理从业者心寒、不满的根本原因……

    繁重的临床一线护理与薪金的不成正比应该是这一行业最大的诟病。即使一些市级三甲医院的护士薪金接近或过万,她们承担的巨大身心压力、日夜颠倒的排班上 岗、不再奢望的完整假期,亦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临床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感恐怕比文献报道的还不尽如人意。顺便说一句,国内护理期刊报道的此类数 据多半也只是看看即可,不必认真。因此,我也一直对坚守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抱有敬意。

    中国护理人员异常的温顺,温顺到“任人宰割”的地步。承认目前中国医疗环境的恶劣,患者及家属对院方的不满通常都通过护理人员进行发泄。构成医疗诊治的环 节很多,有些与护士完全无关,例如硬件设备的不足、检验报告的延迟等等,但患者往往会迁怒于护士。更不要提静脉注射、抽血等护理操作,一旦出现差池,护士 往往会被骂的很没尊严。为什么?因为你是护士,不是医生。对比医生的换药或者腰穿,患者恐怕最多是咬咬牙、皱皱眉而不敢骂医生一句。护士不敢反抗?还是失 去了反抗的能力?认为自己做错就该被骂吗?还是没有任何团体、组织、社会舆论,来保障护士的尊严?作为医院最为庞大的雇佣群体,没有人保障护理人员的利 益,没有人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当发生诊疗护理纠纷时,护理部、医务处的态度空前一致:错在护士!护士被患者骂哭,似乎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护理人员的 这种低自尊状态,如何能让她热爱自己的工作。护理沦为只是混口饭吃的生计罢了,而且还是带来无尽痛苦的生计……

    在护理行业中,似乎没有加班的概念。“工作没有完成就不要下班”,护理人员理所应当的认为如此。工作完成情况与护士的能力有关,但也与客观存在的工作量、 工作强度有关。护理管理者一味的向临床护士灌输做不完就是能力问题,显然不妥。可温顺的临床护士,甚至可以说是“逆来顺受”的适应和执行着护理管理者的每 一个要求。有怨言吗?有。怨言有用吗?没有。所以,渐渐形成了真温顺、假热情,绝对服从上级领导合理的、不合理的各种要求的护理群体。

    目前国内大刀阔斧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项目,作为卫生部推进医改的一项重要举措,显示了人民政府对民众医疗水平的关心关注。临床护理最真实的声 音是此项政策实行困难且加重了本已繁重的护理工作。但去翻翻《中国护理管理》专门开出的“优质护理服务专题”,清一色的是报道各个医院如何排除万难、发挥 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切实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相信确实有聪慧过人的护理管理者能够将这一政策有效贯彻,但这些文章也只能证明一点:“优质护理”可行!酿 成的苦果只有护理人员自己承受。带着枷锁跳舞吧,越跳越累……越累越跳……直至跳不动的那一天。

   “腾空护理”,是本科时系内极具智慧且流行的一个用语,意即类似无实物表演的护理操作。虽然第一个说出该词的智者已不可考,但对护理操作的调侃彰显无疑。 本应以具体实物完成的各项护理操作,竟是这种虚拟的空做动作,有时更是嘴上说的比做的更多。当外人看到我们的训练时,恐怕当这是笑柄而忍不住窃笑吧。与此 类似的自欺欺人的护理操作或常规在临床上也比比皆是。药瓶瓶盖的有如蜻蜓点水般的消毒,只怕会因棉签抽取不当、消毒剂混入药液而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治疗盘内象征性铺了两块纱布就叫无菌盘,前一名患者的血渍是不是还留在侧壁上呢?护理常规应该基于循证的结果,对于正确且合理的护理常规则应该遵守。 但目前临床的情况是,严格遵守常规的代价是来不及做事。在这一悖论中,护士无疑选择了自欺欺人。

    为了及时完成工作,护士往往不甚注意自身的防护。冲配化疗药物时,有时手套都不戴,理由竟是“来不及”。二十多岁的漂亮女孩儿,手却粗糙到不行。当发生针 扎事件时,甚至是被染血针头扎伤,护士只是草草的流动水清洗,连患者的血液检查报告也来不及看。好吧,又是一个“来不及”。护理管理者有没有关心过自己的 员工?这其中有自身防护意识淡薄的因素,但形成这种观念的根源,还是医院、护理部没有提供良性的员工保护机制,例如上报针扎事件,不是要责备护理人员,而 是统计和做好今后的预防,让护理人员深刻意识到:比完成工作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安全与健康。

    护理考核如果用“阴魂不散”来描述,我想再贴切不过。从新职工开始便不断的面对各种理论考、操作考。即使工作多年,仍要忍受犹如月经般准时来潮的各种月 考,以及可能引起侧漏的大小检查。期间还要背各种所谓的制度,考验护理人员的记忆。而护理部领导检查的项目,很多并不能为护士所控制,例如:护士长叫什么 名字?对于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患者,难道护士还要负责小学启蒙教育吗?而病人满意度调查更是一个可笑的指标,勾勾圈圈就说明哪个科室护理业务好?检 查、考核是院内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但能否找到一种尽可能减轻护理人员负担,又相对合理的指标,这才是护理管理者应当认真思考的地方。

    护理学院与临床护理之间的严重脱节,造成了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句“名言”:“学校里面教的是……,但是临床我们实际这样做……”对于学院内的护理科研,每 逢答辩季来临,各个学院的院长、各个医院的护理部主任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着一个个光鲜亮丽、阳春白雪般的护理科研论文,仿佛从这间不大的会议室就能看到中 国护理的锦绣繁荣。但这些护理论文,真正能用到临床的有多少?真正被临床护理人员所读懂、认同的有多少?或许又是一批放入图书馆的一本本纸册而已。纸册年 年有,今年特别多。

    最后谈到的是护理研究生。最可悲的情形是,护理本科生继续读研是为了不做临床一线护理,这种仿佛农家子弟为了脱贫致富而选择高考一样的心态,从某种程度证 明了护理专业本身的可悲。就动手能力而言,往往存在这样一种观念: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护理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性,即极强的实践操作性,多 练手熟是增强动手能力的唯一且有效的方式。同时也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操作者本身的专业思想稳定性,专业思想越稳定,越积极而认真的完成各项操作。相比专科 生,本科生、研究生的心思显得更为活络,盘算的更多的是今后如何发展。即便是决定留在临床的高学历护理人员,也可能会遭受来自同科室低素质护士的非难和排 挤,更增加了护理本科生、研究生不愿从事临床护理而转向教学或其他领域的可能性。

   洋洋洒洒废了这么话,也算是对临床实习的最后总结。

   面对以上种种,或许单纯的控诉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迫切希望出现的,是敢于说真话,为护理人员发声,拥有足够POWER拥有足够魄力的护理领导者。

   多少有些无奈。

   谁来护理中国护理?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李全磊

                                            2011614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