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资讯

帮阴霾笼罩的心灵重见阳光——记北京军区第261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蔡红霞

来源:中国护士网  作者:www.512test.com  (查看评论)

享受着蔡红霞眉宇间漾出的微笑,记者很难相信,眼前这位纤弱女子30年的职业生涯是在精神病科度过的。“您是怎么在常人望而生畏的岗位上坚持下来的?”“也没什么,我就是喜欢。”作为北京军区第261医院精神病科总护士长,蔡红霞的这份喜欢,让万余名精神疾患人员康复回归社会,也让数万个曾经沉闷的家庭传出了笑声。

用博爱尊重患者

“其实,我真没想到会当精神病科护士,从军医学校毕业时,一张分配命令,就进了精神病科。那时我只有17岁,面对患者的怪异行为,我很恐惧。后来,在老同志的帮带下,渐渐熟悉了岗位、流程和患者,恐惧感消失了,就喜欢上了这个岗位。不知不觉,30年过去了。”获得了军人和护士最高荣誉的30年职业生涯,在蔡红霞的微笑中,显得那么平淡无奇。

头上、胳臂上、手上大大小小的伤疤,是蔡红霞在“熟悉岗位、流程和患者”过程中留下的印记。其中,1987年那次受伤,让她记忆犹新:“那天,我正给一位拒食患者喂饭,一名患者突然跑过来,抓住我的头发就往桌上磕。被同事们救下后,我昏睡了3天。后来那位患者见到我,抱着我的腿给我磕头认错,其实我并不怪他,反而从心里同情他。得了这个病,婚姻破裂了,工作丢了,家庭也鸡犬不宁,唉……”一声轻叹,传递出她心底深处的温情。

“对精神疾病群体,光有同情是不够的,他们同样值得尊重。”这是蔡红霞坚守在心底的信念。护士陈韶蕾告诉记者,有一位刚入院的患者,总怀疑饭菜有毒,无论是集体就餐还是护士喂他,死活不肯吃。护士长去给他喂饭,刚喂了一口,他就把饭菜吐到护士长的脸上。护士长笑笑,先吃了一口,然后再喂给他,从此,他就不拒绝吃饭了。

时隔近20年,医院心理专家王晓慧仍清晰记得,一年冬天,派出所送来一位病人,老远就能闻到身上散发的恶臭,脚后跟冻裂的大口子露出骨头。已是护士长的蔡红霞挽起袖子,亲自给病人洗澡、理发、剪指甲,清洗伤口,换上干净的病号服。而留在手上的异味,让蔡红霞很多天都难以端起饭碗,身边的人也躲之不及。

1989年,全军医疗系统评选模范护士,条件简单明了:连续5年没请过病假、事假;连续3年每年值夜班120个以上;没有发生过护理事故和护患纠纷;业务精湛,有论文发表。北京空军筛遍所属6所医院千余护士,只有蔡红霞一人符合条件。这一年,蔡红霞荣立了二等功。两年后,她荣立一等功。

点燃病患生活希望

捧起《现代精神疾病护理学》,若不是封面上清晰地印着主编者的名字,你很难相信,这部82万字的专著,是只有中专学历的蔡红霞利用8年业余时间,查阅数万份病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完成的。30年来,为了值得敬重的生命,她在精神疾病护理康复科研领域进行着不懈探索,甚至以身试药。

“是药三分毒,精神类药品副作用更大,我当医生20多年,只见过两个人以身试药,一个是患者的母亲,另一个就是蔡红霞。”医院副院长祝杨感慨地说。

“精神疾病患者往往说不清服药后的不良感觉,我尝一尝,可以把身体感受到的副作用记录下来,以便在病人出现药物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有针对性地用药,保证病人安全。”蔡红霞说得轻描淡写,但护士任志亮说,“一次护士长试服一种药后,神志不清,从楼梯上滚了下去。”

在蔡红霞满是病例资料的办公桌上,一本相册十分显眼。翻开一看,是各式各样精美的手工艺品照片。相册最后一页上写着:“护士长,我现在已经是老板了,开了一家工艺品作坊,是您的帮助,让我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蔡红霞欣慰地说,这是一位康复患者寄给她的。

医院政委张冠军告诉记者,2007年,蔡红霞创建了全军首个精神病专科医院工娱治疗中心,通过手工、陶艺、书法、绘画、舞蹈等多种辅助性康复娱乐,激发病人的生活创造潜能,为病人回归社会架起一座桥。5年来,已有7000多名病人从这里康复出院回归社会。

“今年是我入伍第34个年头。我选择了精神科护士这个职业,就选择了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我的心成为患者的家,帮助那些被阴霾笼罩的心灵重见阳光。”蔡红霞说。

今年,蔡红霞荣获第44届国际南丁格尔奖。

考试辅导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