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资讯

护士心理压力大 两年一次“大换血”

来源:成都晚报  作者:刘沁  (查看评论)

5年前,成都多了一家特别的医院,它神秘、有争议,还带着一丝恐惧。有人说,这里是“炼狱”,住进去就离死亡不远了;也有人说,这是癌症患者的“天堂”,进去是为了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离开……昨日,四川大学华西宁养院正式成立5周年,在这期间,医生护士们已用自己的爱心和信念,让2800余人安详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数据】

建院5年 送走2800余人

2007年4月26日,“李嘉诚基金会四川大学华西宁养院”在川大华西第四医院正式揭牌,这是李嘉诚基金会在全国设立的第23家宁养院,也是当时国内首家有标准化住院病房的宁养院。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患者家属的微笑感谢,一转眼5年过去了,宁养院已“送走”2800余名患者。

“我们收治的患者中90%都是癌症患者,癌症后期的疼痛是比面临死亡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事。”宁养院主任李金祥告诉记者,住院患者中,最年长者107岁,最小的是才出生17天的婴儿。此外,据李主任不完全统计,他们给癌症患者免费送药到家至少有2.5万人次。

【医护人员压力大】

噩梦、抑郁、狂躁 护士辞去工作

“几乎都是癌症晚期,有的住进来一天不到就去世了……”李主任说,他们的医生护士处在医疗界的“边缘地带”,每天面临的不是患者健康出院,而是不断的死亡,心理压力之大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一名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护士小莉告诉记者,每天目睹患者苦不堪言的痛状和死亡,让她内心无比脆弱。“有一天晚上,连续去世了四个病人……”说到此她有些哽咽,因为其中三个病人她照顾了一周,有的已如家人般亲近,“每天上班前,我只有不停地给自己鼓劲才能坚持下去。”而更让她不能接受的则是对生命的遗弃病人痛苦不已,家人却要求放弃治疗。这样的例子在她工作的一年中见到不少。连续噩梦、抑郁、狂躁,自己都感到心理有问题,小莉不得不辞去这份工作。

李主任说,在宁养院运行的前期,几乎每两年科室里的护士就会“大换血”,原因有二:一、收入较低;二、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不过,虽然不能见到患者康复出院,但在工作期间也有让医生护士们开心的事。“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痛,那就想办法让他们不痛,不能呼吸的就帮助其呼吸。”李主任说,依靠这种姑息关怀的治疗模式,他们让这些癌症患者有尊严地离开。

【患者家属均理解】

肺癌晚期工程师:

住进来没那么吓人

“今天能够坐起来了……”4月19日,65岁的干开鑫戴着呼吸机,一边输液一边在家人的搀扶下坐起身来。当记者向他表明来意后,他笑着点头说非常愿意接受采访,“我其实觉得住进来没啥,哪有那么吓人!”由于是肺癌晚期,他说话很是吃力,女儿便当起了他的“发言人”。

女儿说,父亲是一名总工程师,目前是四川省建筑专业委员会防水分会的委员。“我们想尽办法带他四处医治,可病情每况愈下。”女儿说,看着父亲每天忍受着剧痛、呼吸也困难,一家人爱莫能助,此时有医生向她建议送父亲到宁养院来治疗,“我了解了一下,在这里至少可以缓解他的病痛和呼吸问题。”看着父亲来医院两天,痛苦有所缓解,一家人非常欣慰。

4月23日,干开鑫因病情恶化去世。护士告诉记者,他离开时很安详。

专家:

姑息关怀 让患者走得更安稳

目前,国内每年新发癌症患者约200万人,每年有140万人死于癌症,而每天有数十万人备受癌痛的煎熬。

“很多癌症病人承受不了疼痛,要求家属推自己下河,甚至自刎、用开水烫自己……”李主任说,处于癌症晚期的患者,因极严重的疼痛和心理抑郁,80%的人曾求死!但当疼痛得到减轻,就会恢复活下去的勇气,“宁养医疗服务是通过疼痛治疗,从身体、心理、家庭方面进行综合疗养,从而改善晚期癌症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心灵的慰藉。”李主任提出,希望大家都正视姑息治疗,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利,也会有死的一天,晚期癌症患者该何去何从,怎样让他们走得更安稳,这是医生也是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李主任告诉记者,对于宁养院,现在仍有人认为住进去“不吉祥”。记者了解到,目前宁养院的患者主要是一些知识水平较高的人群,如教授、工程师、公务员等。

考试辅导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