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知识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三国《天发神谶碑》对后世的影响

来源:  作者:  (查看评论)

宋拓三国吴刻《天发神谶碑》局部碑文。

中国古代史书中有诸多关于“神异事件”的记载,但凡皇帝降生或政权更迭时,总会出现“祥瑞”征兆,以达到“皇权天授”的目的。

值天下大乱、政局动荡之时,更会出现诸多“祥瑞”异象,意在稳固民心。三国后期的孙吴政权,在北方强大压力下,陷入危亡无日的恐慌困境。公元264年,孙皓继承帝位,这位在宴会上可以喝下七升美酒的末代皇帝,由于残暴嗜杀,政局越发动荡不稳。

公元276年,孙皓改元天玺。江宁(今南京)一带突现“天降神谶文”,吴人以为天降祥瑞,将这段神谶文镌刻于一块巨大的矮圆幢形石上,立于天禧寺,后世称为《天发神谶碑》,又名《天玺纪功碑》。书写这块碑文的人到底是谁,至今是个谜。

《天发神谶碑》在宋代断为三截,世人又把它称作《三截碑》。碑文诡秘难懂,涉及怪力乱神,属于“子不语”范畴。碑文书体则更为怪异,非篆非隶、不今不古,既无师承又无来历,真如同天上掉下来一般,故正统文人士大夫一度将其斥为“妖书”。

这篇“天降神谶”没有给吴人带来好运,四年之后东吴就烟消云散。在东吴灭亡后的1500年里,《天发神谶碑》因其奇异怪诞,很少有人效法,几乎成为绝响。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了清代,碑学运动悄然兴起。沉寂无闻的汉魏碑碣大量出土,给千人一面、死气沉沉的帖派一统的书法界打了一剂强心针。这篇稀奇古怪的文字也再次重见天日,一度被视作“至宝”,张叔未评价它:“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以来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之第一佳迹。”它到底应该属于哪一种书体,也出现多方争议,翁方纲就说过:“吴《天玺纪功碑》,

考试辅导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