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知识

门诊输液病人拔针方法及手背静脉的护理

来源:  作者:  (查看评论)
手背静脉是门诊输液最常用的静脉系统。它既方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活动自由度,也利于护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 题,保护好手背静脉,减少局部瘀血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保护皮肤的完整性。病人具有良好的静脉系统,为抢救赢得时间,所以,保护好静脉输液血管是护患共同 的高尚行为。

拔针方法与减轻疼痛的讨论

拔针方法 静脉输液完毕,护士拔针时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cm处,绷紧病人皮肤,右手持针柄,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然后立即用左手拇指垫无菌干棉球,沿血管纵向按压,并加胶布固定,嘱病人用没有接受穿刺的手按压干棉球,中等力度。

按压部位与时间 输液拔针后,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或按压时间过短,易致皮下瘀血。有人通过对100例患者的工作总结认为,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 皮肤针眼近心端1~2cm,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被压,按压时间为5min,为防止皮下瘀血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应宣教病人拔针后不要急于上厕所,起床 不能用力,防止血液自针眼处大量渗出。

减轻疼痛的讨论 新的拔针方法使穿刺处皮肤处于紧绷状态,减少了皮肤因受到牵拉产生弹性回收导致的阻力,从而降低了针梗与血管及真皮之间的摩擦力,由于未对血管施加压力, 输液针头在血管腔中仍呈悬浮状态,针头不与血管壁接触,迅速拔出针头的过程中,针头与血管角度很小,对血管不产生切割力,所以疼痛明显减轻。

静脉炎的预防

静脉炎是由于从静脉中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在静脉内放置时间过长,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局部可出现组织发红、肿 胀、灼热、疼痛或出现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给病人造成痛苦,也给继续输液带来麻烦。因此,要认真观察病人针刺部位的皮肤变化,仔细听取患者的倾诉,早发现 早治疗,对轻度静脉炎可以用四层无菌纱布浸透硫酸镁药液或中药制剂药液外敷在炎症处,每次30min,间隔3h重复使用,并避免用炎症血管再次输液。

护理

门诊输液病人,从思想上比较忽视对血管的保护,一般是发生了大面积的皮下瘀血后才找护士,影响工作与学习,吸收慢,临床观察>2cm的皮下瘀血完全 吸收需5~10天。因此,要正确引导患者保护血管,按压力度适中,时间宁长勿短。另外,减少甩动,使静脉闭合效果巩固,1h内尽量减少甩动,其目的是减少 静脉与血流压力的突变防止由于血流压力的突变,再次冲开刚刚闭合的针眼。

随时随地宣教

说明保护好静脉的重要性,提高病人对保护血管的认识,利用输液前及输液中加强与病人沟通,加强责任心,定时巡视病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