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8年诚聘优秀科研人才
									
           一、医院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办于1941年,至今已有76年的历史。作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曾走过了半世纪的军旅生涯,经历了军队精神的洗礼和熏陶,从而形成了宝贵的军队文化环境并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医院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目前开设床位2286张,设置专业科室5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各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7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31个;医院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医院还拥有31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国家首批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
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000多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68人,博导102人,硕导148人,博士后合作导师37人。包含有中科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1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级千人计划创新人才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名。
二、招聘岗位
1.中青年骨干:为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希望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工程化、产业化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支持的研究工作。对博士在读期间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或其他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突破年龄、任职年限等限制,破格引进。
具体条件:
(1)临床-科研并重型:长期从事医疗卫生一线工作,医疗技术精湛,具备培养成为学科团队技术或学术带头人的潜力,在国内医疗卫生行业急需紧缺的方向上,掌握国际上先进临床技术,具备引进、应用以及推广新技术的能力。不超过40周岁,且有海外科研经历者优先。
(2)专职科研岗位: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课题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同行专家认可。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过IF:10.0以上的原创性研究论文2篇或JCR小类I区3篇,且已被SCI杂志收录;
相关待遇:
(1)年薪35万(税前)起;
(2)科研配套经费50-100万;
(3)提供一次性人才津贴70万(税前),可申请享受医院科研绩效奖励以及年度人才项目津贴;
(4)提供院内过渡性住房,3年内免租金;
(5)协助海外归国人员享受“人才绿卡”政策。
2.博士后:原则上不超过36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2年,有科研热情,且已在领域内某一方向积累一定经验或获得一定研究基础,以第一作者发表过SCI小类I区学术论文者优先。
相关待遇:
(1)年薪21-32万(税前)起;
(2)科研配套经费5-20万;
(3)享受南方医科大学和医院双重科研绩效奖励;
(4)在站期间享受内部人员医疗;
(5)出站后达到一定科研要求且获专家认可留院工作者,可按政策享受15-40万安家费。
合作方向详见:“南方医院科研流动站学科PI情况概览”。
(6)南方医院科研流动站学科PI情况概览(附后)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组织人事处-谭星
Tel:020-61641064
e-mail:tanx@smu.edu.cn,请将详细简历、最高学位证书扫描件发送到此邮箱(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毕业院校+高校人才网)。
地址:广州大道北1838号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门诊十楼组织人事处
南方医院科研流动站学科PI情况概览
                        |              所属类别              |                          二级学科              |                          导师姓名              |                          合作导师研究主要方向             (拟招收博士后的研究方向)              |         
                    |              临床-内科              |                          内科学(心血管病)              |                          宾建平              |                          心肌再生的基础研究;超声分子影像学              |         
                    |              内科学(心血管病)              |                          廖禹林              |                          心力衰竭的机制和治疗              |         
                    |              内科学(呼吸病)              |                          蔡绍曦              |                          慢性气道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         
                    |              内科学(消化系病)              |                          刘思德              |                          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治及分子基础              |         
                    |              内科学(消化系病)              |                          智发朝              |                          肠道微生态与IBD              |         
                    |              内科学(血液病)              |                          刘启发              |                          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子血液学              |         
                    |              内科学(肾病学)              |                          侯凡凡              |                          急性肾脏病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              |         
                    |              内科学(肾病学)              |                          聂静              |                          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              |         
                    |              内科学(肾病学)              |                          刘友华              |                          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              |         
                    |              内科学(肾病学)              |                          周丽丽              |                          慢性肾脏病的免疫和衰老相关机制研究              |         
                    |              肿瘤学              |                          廖旺军              |                          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生物靶向纳米材料研发与应用              |         
                    |              肿瘤学              |                          吴德华              |                          肿瘤转移及其机制研究              |         
                    |              肿瘤学              |                          石敏              |                          胃肠肿瘤的发生及干预;新型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              |         
                    |              内科学(神经病学)              |                          潘速跃              |                          神经危重症              |         
                    |              临床-外科              |                          外科学(普通外科)              |                          李国新              |                          微创胃肠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胃肠肿瘤应用分子病理学              |         
                    |              外科学(骨科学)              |                          陈建庭              |                          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变、脊柱功能重建              |         
                    |              外科学(骨科学)              |                          余斌              |                          骨组织工程与骨关节损伤             运动损伤;数字骨科;骨组织工程              |         
                    |              外科学(骨科学)              |                          朱青安              |                          脊髓损伤修复与酮体代谢;             骨质疏松脊柱内固定研究;             骨质疏松与脊柱退变研究;              |         
                    |              外科学(泌尿外科)              |                          谭万龙              |                          膀胱癌微创治疗及复发防治              |         
                    |              外科学(泌尿外科)              |                          赵善超              |                          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精索静脉曲张及男性不育相关研究              |         
                    |              外科学(神经外科)              |                          漆松涛              |                          神经病理、神经解剖              |         
                    |              外科学(整形外科)              |                          胡志奇              |                          毛发移植              |         
                    |              临床-专科              |                          妇产科学              |                          钟梅              |                          胎盘医学              |         
                    |              妇产科学              |                          陈春林              |                          宫颈癌微创治疗;妇科肿瘤学             妇产科介入治疗;妇产科数字医学              |         
                    |              妇产科学              |                          陈士岭              |                          生殖医学;生殖内分泌学;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妇科内分泌学              |         
                    |              妇产科学              |                          杨新平              |                          系统神经生物学,包括脑发育和精神疾病;系统医学遗传学              |         
                    |              内科学(血液病-儿科)              |                          杨默              |                          血小板及血栓血管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         
                    |              内科学(传染病)              |                          侯金林              |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基础              |         
                    |              内科学(传染病)              |                          周元平              |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基础              |         
                    |              内科学(传染病)              |                          陈金军              |                          肝衰竭:感染与凝血障碍              |         
                    |              内科学(消化系病)              |                          李旭              |                          肝纤维化              |         
                    |              外科学(麻醉科)              |                          刘克玄              |                          围术期器官保护;缺血性肠损伤的机制及防治;             脓毒症              |         
                    |              口腔科学              |                          吴补领              |                          牙髓生物学;牙组织工程及牙再生基础研究;             龋病的病因及防治技术              |         
                    |              外科学(颌面外科)              |                          邵龙泉              |                          口腔临床医学的临床课题研究生物材料的性能扽洗与研发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              |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郑磊              |                          重要疾病新兴循环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与临床应用循环生物标志物快速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研发              |